• 冰鱼儿May     【背影】的幕后故事

    • Just for Fun

    • 片段讲解秀

    • from:《未知》

    这周末就是父亲节了。谈及关于父亲的诗文,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祖父和父亲都在旧社会做过官,算是书香门第。朱自清的父亲年轻时家境不错,认清了扬州官场的险恶,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远离官场,饱读诗书有所成就。

    朱自清的原名是自华,是他的父亲借用苏东坡的诗文“饱读诗书气自华”,取的名,并对这位长子给予了厚望。

    1916年的夏天,朱自清考进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而就是在这时候,他的父亲失业了,家里断了经济来源,而这一切,父亲都是瞒着他的。直到暑假回家,朱自清发觉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放弃了预科班,提前投考北大,凭着自己的能耐,顺利地进入了北大哲学系。在北大期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自清,觉得做一个清朗的人,大概要比做一个自华的人,更高一等。

    北大,作为五四运动的中心,对旧文化,旧伦理的抨击,自然对朱自清产生了影响。

    而背影写的就是那年,朱自清回北大念书,父亲去南京谋事时的事情。

    朱自清从少年长成青年,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都是新旧文化的冲击。

    写背影这篇文章前,父子俩的关系是非常不好的。

    一次,朱自清携妻儿回扬州老家看望父亲,敲了很多次门,居然不让进,父亲在家人的劝说下,最后开了门,可是从始至终都没有理过这位长子。因为在父亲看来,长子不能够在家顶门立户,居然定居在外,就是不孝!

    父子俩不说话,但书信往来也会提及。爷儿俩谁都不让步。

    当朱自清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后,提及到,恐大限之期将至,泪流满面,泪光中仿佛看到父亲当年送他时的背影,更是愧疚不已。

    很快,《背影》就出版了。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赶忙把这篇文章,拿给父亲朱鸿钧。

    此时,朱自清的父亲已行动不便,慢慢地挪到窗前,逐字逐句,看得老泪纵横。原来儿子是理解他的,他明白了,儿子读懂了过去他给予的关心,错怪了儿子。

    岁月抹不掉曾经走过的痕迹。人总会随着越来越年长,才明白自己的根在哪。

    背影正是朱自清先生,用文字的方式对父亲敞开心扉。

    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我们往往能够读到他一生的忏悔。

    父爱如山,有时要读懂他,可能真的需要我们用尽一生!

    最后让我们重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610'


    不要让亲情迟到。。。



    🌹欢迎订阅PAN-DORA UNIVERSE
    盘逗啦星球欢迎您~


    本期节目链接👇

    1970-01-01   29赞       0踩       846浏览 评论(21)
冰鱼儿May
女 魔神lv71

80309/82080

粉丝 951关注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