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rlake     浅谈英语语言

    • Just for Fun

    • 片段讲解秀

    • from:《蒙娜丽莎的微笑》

    【请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抄袭!如有发现,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望周知!】

    如若拿破仑没有输掉滑铁卢战役,那么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可能是法语。我们应该略感到庆幸,因为不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英语是最简单的西方语言。不像法语或意大利语,英语词汇并没有阴阳中的属性;不像德语或波兰语,英语语法没有复杂的变格系统;不像丹麦语或瑞典语,英语语素简单明了,没有费解的语音结构。但就算这样,印欧语系中易学的英语还是对说中文的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学习困难,甚至对部分人变成了噩梦。尽管通过多年的学习,也无法很好地这门语言的原因有很多。但我相信,只要自身寻得了适合的方法,英语终将会为你打开了解世界的任意门。

    公元前55年,凯撒大帝入侵了不列颠并随后建立了罗曼不列颠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拉丁语是官方语言。英语源自于盎格鲁-萨克森人(Anglo-Saxon settlers)的一种方言。盎格鲁-萨克森人并不是一个人种,只是3支日耳曼族群的统称。大约公元5世纪的时候,他们从欧洲大陆登陆到了大不列颠。当时大不列颠已经推翻了凯撒大帝长达近400年的统治,被最本土的民族凯尔特人占据着,当然主流语言也是凯尔特语。目前大家所熟知的游牧民族吉普赛人就是凯尔特人的分支。基督教的传教士也接踵而至,带来了新的拉丁语,某些宗教色彩的词汇至今仍被英语保留着,如殉道者(martyr)、主教(bishop)、圣水盂(font)等。日耳曼民族的另一分支、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文化始源的维京人(Vikings)也来到了不列颠的土地上。比起安心度日的盎格鲁-萨克森人,维京人是豪壮、英勇甚至血腥的。这些人一起潜移默化地用他们的语言影响着英语,也就形成了古英语。这就是英语为什么与德语在某些词汇和语言逻辑上异常相似的原因。

    一直到公元11世纪,征服者威廉率领高卢军队征服了英格兰,夺取不列颠皇权,加冕为王,迫使法语融入主流社会。那时英语语言便进入了中世纪英语的时期。当农民和穷人说着牛、羊、猪(cow, sheep and swine),贵族和有钱人说着牛肉、羊肉、猪肉(beef, mutton and pork)。

    13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也袭击了英格兰,导致近半数的国民死亡。期间,统治阶级也遭受重创,部分贵族逃回条件更好的巴黎皇宫。经大量研究发现,黑死病起源于元朝水灾,致病菌依附在货物上,通过丝绸之路,随着蒙古军队来到欧洲,而蒙古军不注重卫生、在疫病爆发初期的无视也加剧了疫情。这也是欧美人对中国人误解及偏见的众多根源之一。黑死病是英国封建社会没落的重大成因。说法语的权贵死的死、跑的跑,说英语的基层民众终于又将英语推崇到国语的地位。这时英法两国的百年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果会说法语,经商入仕都会有很大助益,但想融入不列颠的日常生活还是需要会英语。那时教会势力已经变得不可小觑,希伯来语的初版圣经有五花八门的英译本,英语是祷告语言,崇拜罗马神祇的拉丁语并不受待见。

    15世纪末期,继马洛(Marlowe)之后,莎士比亚(Shakespeare)成为举国闻名的文豪,他发明了两千多个新词汇,至今都收录在牛津词典中,部分还仍具日常作用,如眼球(eyeball)、幼犬(puppy dog)、凤尾鱼(anchovy)等。莎翁绝妙精炼的措辞技巧、犀利幽默的语言特征、感情饱满的表达方式很快让莎士比亚式(Shakespearen)的语言得到了皇亲国戚和上流社会的百般青睐。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巨大的文人墨客还有很多,但唯独莎士比亚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文化名片,这是其他文豪如乔叟(G. Chaucer)、伍尔芙(V. Woolf)都望尘莫及的。

    16世纪,詹姆斯国王颁布了权威英译本的圣经,这个版本以精良流畅的语言著称,是当时也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最为通用、最被认可的版本。宗教对西方文化、政治影响颇深,对语言和思想更是有指向性的作用。很多家喻户晓的惯用语和谚语都是出自圣经,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A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等等。就单从文学造诣上讲,圣经是一部绝世佳作。它规范了英语的用法,其中的比喻、暗喻、隐喻都是上乘,对现代英语的行文方式有指导性的作用。

    17世纪是科学研究兴盛的时期,胡克(Hooke)、波义耳(Boyle)、牛顿(Newton)等都是那个时候的物理学家。在英国学术界,尽管大家都说着英语,拉丁文却还是主流语言。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事物、现象被发现,拉丁文中找不到合适的称谓,科学家们为了交流方便就发明了新的英文单词,比如酸(acid)、重力(gravity)、电力(electricity)等等。科技的发展让大不列颠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随着坚固的大型帆船带着火炮、圣经和莎翁经典远渡重洋,大不列颠帝国踏足了全世界近200个国家,黄金的殖民时代让日不落帝国名副其实。英语跟她的使用者一样可以具备十分强大的侵略性和同化作用。在加勒比,他们带回了烧烤(barbeque)、独木舟(canoe)还有食人族(cannibal)的故事;在印度,他们带回了瑜伽(Yoga)、绯红色(crimson)染料和平顶屋(bungalow);在非洲,他们听说了巫毒(voodoo)、僵尸(zombie)还带回了乐器班卓(banjo)和小手鼓(bongo);在澳大利亚,他们带回了金块(nugget)、回旋镖(boomerang)还有丛林流浪(walkabout)。在击败拿破仑之后,直到一战,大不列颠帝国“侵吞”了近2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侵染”了约4亿人,让英语在全球各地深根发芽,发展出各自的分支。

    19世纪,第一版牛津大词典在编写70余年后终于出版了,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语语言的混乱用法。美利坚,新世界,希望寄托之地,吸引了欧洲大量移民包括来自英格兰的冒险者。于是,英语再一次对欧洲各语言做了融汇与借鉴。例如:荷兰语舶来的凉拌卷心菜(coleslaw)和曲奇饼干(cookies);德语舶来的椒盐脆饼干(pretzel)和熟食店(delicatessen);意大利语舶来的披萨饼(pizza)、意式面条(pasta)和黑手党(mafia)。当然,美利坚生活的人们在传承当年英国带来的英语的同时,也自我产生或重新定义了很多新词汇,比如白领(white collar)、停车位(parking lots)和企业兼并(merger)等等。不列颠本土的英语也没有停滞不前,英国人已经改变了很多用法,而美国人还保留着老旧的英式说法。比如对英国人来说,写意的fall是秋天,开关铜管的faucets是水龙头,高级织物的diapers是尿不湿,而对美国人,拉丁源头的autumn才是秋天,意思繁多的tap才是水龙头,从中世纪沿用的nappies才是尿布。

    一战二战前后,人文发展几乎是停滞的,不过仍有战争、武器相关的词汇与用法出现。1972年,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被发送,之后人们便加速在互联网时代冲浪着。下载(download)、防火墙(firewall)、工具栏(toolbar)、博客(blog)、重启(reboot)、硬盘(hard drive)等等随机出现。网络会加速语言的传播,也会衍生出不那么规范的网络语言,比如LOL(放声大笑或很多爱)、IMHO(依我拙见)、UG2BK(你丫在逗我)。

    千百年来,英语展现了无可匹敌的吸纳、演化、侵占和借鉴能力。语言学家发现,英语从全世界超过350种语言中舶取过,至今仍然在不断进化。这样的结果就是本来是形音文字的英语却有着不合发音规律的字母表和难以总结的拼写规则。目前,全世界超过15亿人会说英语,其中1/4是本土语言者,1/4是第二语言者,剩下的一半至少具备问路指方向的能力。现代英语已经是大杂烩,印度英语、中式英语、新加坡英语等等都在慢慢改变着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习惯用法。典型的比如,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就是一句被美国人接受的中式英语。在国际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英语不再是英格兰人的语言,而是世界对话的通用语。

    感谢阅读!


    【请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抄袭!如有发现,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望周知!】
    【请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抄袭!如有发现,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望周知!】
    【请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抄袭!如有发现,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望周知!】

    参考资料
    剑桥大学公开课
    Wikipedia
    翻译的技巧(钱歌川先生著)
    英文字根字典(刘毅著)
    A History of English-- A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Barbara A. & Fennell)


    笔者自我介绍
    Harlake 是英格兰本源的英文名,意为“居住在湖边”。
    取这个笔名的灵感来自于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瓦尔登湖(Walden Pond)一书。


    全文终,再次感谢!

    1970-01-01   5赞       0踩       1984浏览 评论(1)
Harlake
入行龙套lv6

698/770

粉丝 0关注 14